विद्यां चाविद्यां च यस्तद्वेदोभयँ सह।
अविद्यया मृत्युं तीर्त्वा विद्ययाऽमृतमश्नुते॥११॥
vidyam cavidyam ca yas
tad vedobhayam saha
avidyaya mrtyum tirtva
vidyayamrtam asnuye
vidyam–真正的知識;ca–和;avidyam–無知;ca–和;yah–一個人;tat–那;veda–知道;ubhayam–兩者;saha–同時地;avidyaya–由無知的培養;mrtyum–重復的死亡;tirtva–超然的;vidyaya–由知識的培養;amrtam–不死的境界;asnute–享受。
人若能在培育無知(物質知識)的時候,求取超然知識。深究二者,才能超越重復的生與死,不為所擾,享永生的福樂。
== 要旨 ==:
自開天劈地以來,活在物質世界的人都曾渴求得到永恆的生命,可是,自然定律是這樣的殘酷,沒有人能幸免一死。事實上,沒有人想死,也沒有人想衰老,承受病痛之苦,但在自然定律下,沒有人能免於生、老、病、死。物質進步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。物質科學只能發明核子彈。卻不能夠發明任何東西,可以使人免於生、老、病、死。
從宇宙古史的記載,我們得知有一位物質方面異常進步的國王,名叫希冉耶卡施普。他愚昧得以無知為力量,以為藉著自己苦苦經營得來的物質所有,便可以征服死亡。他於是苦修冥想。從那種冥想練來的秘力是這樣厲害,令宇宙中各星宿的居民都聞風喪膽。他修行的功力迫使創造宇宙的半神人布茹阿瑪(梵王)也要來到他的跟前。他便要求布茹阿瑪賜他不死。布茹阿瑪無從賜與他這個祝福,因為就算他是這個物質世界的創造者,所有星宿都在他的統領之下,卻也難免一死。《博伽梵歌》(8.17)證實,布茹阿瑪壽命極長,但這並不是說他不用死。“希冉耶”的意思是黃金,“卡施普”的意思是軟枕。這位人士對金錢、女人這兩樣東西都感興趣。他想獲得永生,好能享之不盡。他旁敲側擊,想從布茹阿瑪處問出永生之道,達到不死的心願。他便要求布茹阿瑪賜福與他,任何人、任何動物、或八百四十萬種族生物裡的任何生物,都不能殺死他;他更要求他不會死在地上、空中、水裡或為任何武器所殺。希冉耶卡施普愚蠢得以為這樣便能夠保證自己不死。雖然布茹阿瑪答允了他所有的祈求,可是,最後至尊性格首神以尼星哈半人半獅的形像出現,殺死了他。他不是被任何武器所殺,主只用指甲就撕裂他的身體;他不是死在陸上、空中或水裡,而是死在那超乎意料之外的奇異生物的膝上。
這裡要指出那些窮費心思,籌謀大計,就算是最有力量的物質主義者的希冉耶卡施普也不能免於一死。現今的物質主義者更不用說了。他們跟往昔的希冉耶卡施普相比,渺少異常。他們的計劃,步步都受挫折,又能做出些什麼呢?
《至尊奧義書》訓諭我們,不要只為了掙扎求存而窮盡心力。每個人為了生存,在苦苦掙扎,但物質自然定律是這樣嚴酷,無人能夠超越,人要達到永恆的生命,得有回歸首神的預備。
回歸首神的程序是一門非比尋常的知識,須從啟示經典《韋達經》處學習,如奧義諸經(Upanisads)、終極韋達經(Vedanta-sutra)、《博伽梵歌》(Bhagavad-gita)、聖《博伽瓦譚》(Srimad-Bhagavatam)等等。人要一生快樂,要在離開這個物質身體達到永恆,快樂的生活,須要細讀這些聖典,從而獲得超然的知識。受條件限制的生物。忘記了他與神的永恆關系,誤以為他誕生的地方便是一切,但在這些地方,他又可以活上幾年?主出於祂的仁慈,在印度傳揚上述的經典,也在別的地方傳揚其他的經典,為的是要喚醒善忘的人類,這個物質世界並不是他們的家。生物是屬靈的個體,只有回到靈性的家園,他才會快樂。
具有性格的首神自祂的王國,遣派祂的忠僕,傳揚布道讓人回歸首神的訊息。有時主親自到來傳揚布道。一切生物都是祂寵愛的兒子–祂的所屬個體。神看到我們恆常在這物質境地受苦,祂比我們更覺得難過。物質境地的苦惱間接地提醒我們。我們跟滿是死物的物質世界全不協調。明智的生物體通常會吸取這點提示,在生活的時候,同時培育超然知識。人體生命是培育靈性知識的最佳機會,人若不善用這人體生命的機會,便是人類的渣滓。
無知的道路,為求感官享樂,提高物質知識只是重復走向生與死的路。屬靈的生物體永無生死。生與死只適用於靈魂的外殼–身體。死亡好比除去外衣,誕生好比穿上外衣。愚蠢的人類沉迷於無知的培育,並不在乎這殘酷的生死過程,反而被假像的魔力迷惑,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同一樣的事,沒有從自然定律獲取絲毫教訓。
人類必須培育超然知識。在不健全的物質狀況底下,人需約束無限制的感官享樂。這為物質體困的境地,無約束的感官享樂,只是愚昧、死亡的道路。生物體並非沒有靈性感官。每一生物體有他原本的靈性形體,有著一切的感官,這些感官現為物質身體及心意蒙蔽。物質感官的活動是靈性逍遙活動的歪曲反影。靈魂受到物質蒙蔽的束縛,產生物質活動,這便是靈魂的病態。物質的病態去除後,才會有真正的感官享樂。我們原來的靈性形體,完全沒有任何物質沾染,只有在這情況下,才能真正地得到感官享樂。因此,人體生命的目的不是為追求歪曲了的感官享樂,我們應該治好這物質病態,任何知識,要是會加重這物質的病態,便不算是知識,只是無知的培育。體溫從一百零五度高熱加至一百零七度,病情便更加惡化,得要降低回復正確的九十八點六度,身體才算健康。追求靈魂的康復,才是人生的目的。現代物質文明的趨勢是要增高物質病態的熾熱,體溫已經升到二百零七度,這惡化的病情正好應對了現世的情景,愚昧的政治家不是大聲呼喊,核戰已迫近燃眉,整個世界危在旦夕嗎?那便是物質知識進步和漠視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–培訓靈性知識的結果。在這裡,《至尊奧義書》警告我們不要跟隨這走向滅亡、危機四伏的路。反過來說,我們應該培育靈性知識,以能完全免於殘酷的死亡。
但這不是說,用以維持身體的所有活動都要停止。停止活動是不可能的事。正如當病人從疾病康復過來,並不是指身體的溫度會完全消失,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。意思是:好好的使用這具“臭皮囊”,培育靈性知識需要身體及心意的幫助,因此我們要達到彼岸,便需要維持身體和心意。人體正常的體溫應該保持在九十八點六度,印度偉大的聖哲賢人融合靈性及物質知識,使體溫時常保持在這溫度。他們的智慧也不會用在感官享樂的追求,對他們來說,追求感官享樂也是另一種病態。
人類追求感官享樂的傾向,造成人類活動的病態。韋達經指出人類應該追求解脫,以這個目標為人生的大前題,感官享樂也便得到調節和合法化。這程序包括宗教、經濟發展、感官享樂及解脫。可是,現在沒有人對宗教或解脫感興趣,他們的一生只有一個目的–追求感官享樂。為了感官享樂,他們大計籌謀發展經濟。這些被誤導了的人,認為宗教有助於發展經濟,進而帶來更多的感官享樂。便容許、主張宗教的存在,再進一步,為了保證在死亡後,能在天堂有更大的感官享樂,某些宗教儀式便應運而生。可是,解脫的用意並非如此。宗教之途是為了自覺,發展經濟也只是求足食、飽暖,從而身體健康,精神飽滿。人應該過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,培養一個清明的思想去覺悟真正的知識。這才是人生的目的。生命不是用來培養無知,以求感官享樂,也不是要我們像驢子一樣的勞役一生。
聖典《博伽瓦譚》指出真正的追求知識之途,它引領人類把生命用於詢問“絕對真理”。覺悟梵光、超靈、和最後的博伽梵–具有性格首神,便能逐步的覺悟到“絕對真理”。心胸廣大的人進行曼陀羅十要旨所述及的《博伽梵歌》的十八項原則,得到知識,達到棄絕,覺悟到“絕對真理”。這十八項原則的中心目的是使人達到對性格首神作出超然服務。所以,無論什麼人都應該學會如何侍奉主。聖茹帕·哥斯瓦米在《奉獻的甘露》中描述了真正知識的目標及達到這知識的途徑。聖典《博伽瓦譚》給真正知識的培育作了如下的撮要:
因此,奉獻者應該時常聆聽、贊頌、憶念和崇拜具有性格的首神–他們的保護者。聖典《博伽瓦譚》(1.2.14)
除非宗教、經濟發展、感官享樂的目的指向達到主的奉獻服務,否則也只不過是形式不同的愚昧,這會在以下數節曼陀羅中指出。為在這個年代中培育知識。我們必須一心一意,時常聆聽、唱頌、崇拜性格首神——所有超然主義者之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