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 章 42 節

इन्द्रियाणि पराण्याहुरिन्द्रियेभ्यः परं मनः ।
मनसस्तु परा बुद्धिर्यो बुद्धेः परतस्तु सः ॥ ४२ ॥

indriyāṇi parāṇy āhur
indriyebhyaḥ paraṁ manaḥ
manasas tu parā buddhir
yo buddheḥ paratas tu saḥ
字譯

indriyāṇī — 感官;parāṇi — 較高的;āhuḥ — 據說;indriyebhyaḥ — 高於感官;param — 較高;manaḥ — 心意;manasaḥ — 高於心意;tu — 還有;parā — 較高的;buddhiḥ — 智慧;yaḥ — 一個;buddheḥ — 高於智慧;parataḥ — 較高;tu — 但是;saḥ — 他。

譯文

「活躍的感官高於昏味的物質,心意高於感官,智性高於心意,他(靈魂)高於智性。

要旨

感官是色欲活動的宣洩之所。色欲藏於軀體之內,通過感官宣洩。因此,感官較軀體高等。當高等知覺 ─ Krishna 知覺一出現時,這些宣洩之所便沒用。在 Krishna 知覺中,靈魂直接與至尊性格神首發生關係。如這裏所述,軀體作用終於至尊靈魂。軀體活動即感官作用,停止感官,即停止一切軀體活動。因爲心意活躍,即使軀體休止靜默,心意還在活動 ─ 就好像做夢時一般。但心意之上,是智性的決定,智性之上是靈魂自身。所以,要是靈魂直接侍奉至尊,他的從屬:智性、心 意、感官也自動侍奉祂。《卡塔奧義書》中有一段說,感官享樂的對象高於感官,心意高於感官對象,因此,心意要是常爲主服務,感官便沒有機會從事其他活動。這物質傾向已解釋了。如果心意爲主作超然服務,便沒有機會滿足低等習性《卡塔奧義書》將靈魂形容爲偉大者。因此,靈魂在一切之上 ─ 在感官對象、心意、智性之上。直接理解靈魂的律定地位是整個問題的解決之道。

一個人以智性找出了靈魂的律定地位,然後常以心意從事 Krishna 知覺。整個問題就解決了。初習靈修的人,一般被勸不要接近感官對象。心意該以智性來加强力量。以智性使心意從事 Krishna 知覺,完全皈依至尊性格神首,心意自然變得堅强。不過,儘管心意十分堅强, 也只是一條尖牙斷了的毒蛇。靈魂是智性、心意、感官的主人,除非在 Krishna 知覺中接近 Krishna ,加强自已的力量,否則仍隨時因不安穩的心意而墮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