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異處
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。
下次修改 | 前次修改 | ||
bgsummary [2024/09/26 20:27] – 建立 host | bgsummary [2025/02/04 01:58] (目前版本) – host | ||
---|---|---|---|
行 1: | 行 1: | ||
+ | [[BGsetting|背景]] | ||
+ | |||
====== 章節提要 ====== | ====== 章節提要 ====== | ||
- | 第一章 | + | ==== 第一章 |
當兩軍對峙,列陣待戰時,偉大的武士阿尊拿看見自己摯 愛的親人、導師、朋友分屬兩方,已將生死置諸度外,準 備廝殺,不禁滿心悲惻,意志弛渙。他心迷意亂,不願意 作戰。 | 當兩軍對峙,列陣待戰時,偉大的武士阿尊拿看見自己摯 愛的親人、導師、朋友分屬兩方,已將生死置諸度外,準 備廝殺,不禁滿心悲惻,意志弛渙。他心迷意亂,不願意 作戰。 | ||
- | 第二章 | + | ==== 第二章 |
- | 阿尊拿皈依主Krishna,做主的門徒。主開始敎導阿尊拿 ,解釋短暫物質軀體跟永恆靈魂的基本分別、投生的過程 、爲至尊作無私服務的性質、自覺者的特性。 | + | |
+ | 阿尊拿皈依主 Krishna,做主的門徒。主開始敎導阿尊拿 ,解釋短暫物質軀體跟永恆靈魂的基本分別、投生的過程 、爲至尊作無私服務的性質、自覺者的特性。 | ||
+ | |||
+ | ==== 第三章 | ||
- | 第三章 | ||
根據本性,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從事某種活動。活動或束 縛人,或將人從物質世界解脫出來。不帶私念,爲了至尊 的快樂而從事活動,便獲解脫,遠離業報的規律(作用和 反作用),並且得到關於自我和至尊的超然知識。 | 根據本性,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從事某種活動。活動或束 縛人,或將人從物質世界解脫出來。不帶私念,爲了至尊 的快樂而從事活動,便獲解脫,遠離業報的規律(作用和 反作用),並且得到關於自我和至尊的超然知識。 | ||
- | 第四章 | + | ==== 第四章 |
超然知識即關於靈魂、神,以及兩者的關係的靈性知識, 能淨化人,助人獲得解脫。這種知識是無私奉獻活動(業報活動〉的結果。本章還論述了《梵歌》的遠史, 週期性降臨物質世界的目的和意義、接近覺悟了的靈性導師的必要。 | 超然知識即關於靈魂、神,以及兩者的關係的靈性知識, 能淨化人,助人獲得解脫。這種知識是無私奉獻活動(業報活動〉的結果。本章還論述了《梵歌》的遠史, 週期性降臨物質世界的目的和意義、接近覺悟了的靈性導師的必要。 | ||
- | 第五章 | + | ==== 第五章 |
+ | Krishna 知覺的活動 | ||
有智慧的人外在地從事各種活動,內在地棄絕一切業報, | 有智慧的人外在地從事各種活動,內在地棄絕一切業報, | ||
如此,便在超然知識之火中獲得淨化,達到平和、不依附 、自制,並擁有靈視和喜樂。 | 如此,便在超然知識之火中獲得淨化,達到平和、不依附 、自制,並擁有靈視和喜樂。 | ||
- | 第六章 | + | ====第六章 |
八步瑜伽是循序漸進的觀想修行過程,用以控制心意,感 官,使注意力集中於超靈一主在生物心裏的形體,最後 昇晋到神定境界,全然知覺至尊。 | 八步瑜伽是循序漸進的觀想修行過程,用以控制心意,感 官,使注意力集中於超靈一主在生物心裏的形體,最後 昇晋到神定境界,全然知覺至尊。 | ||
- | 第七章 | + | ====第七章 |
- | 主 Krishna是至高無上的眞理、至高無上的始因、維繫一切物質和靈性事物的力量。進步的靈魂以奉獻精神皈依主 ,但不虔誠 的靈魂則錯誤地崇拜其他對象。 | + | 主 Krishna 是至高無上的眞理、至高無上的始因、維繫一切物質和靈性事物的力量。進步的靈魂以奉獻精神皈依主 ,但不虔誠 的靈魂則錯誤地崇拜其他對象。 |
- | 第八章 | + | ====第八章 |
在整個生命中,尤其臨死時,以奉獻精神紀念主 Krishna; 就能達到物質世界以外的至高無上的居所。 | 在整個生命中,尤其臨死時,以奉獻精神紀念主 Krishna; 就能達到物質世界以外的至高無上的居所。 | ||
- | 第九章 | + | ====第九章 |
- | 主 Krishna是至尊神首,也是至高無上的崇拜對象。最機密的知識就是超然的奉獻服務(奉愛),永恒 地跟主發生關係。以這種純粹奉獻,就能重返靈性領域,回到Krishna的身旁。 | + | 主 Krishna 是至尊神首,也是至高無上的崇拜對象。最機密的知識就是超然的奉獻服務(奉愛),永恒 地跟主發生關係。以這種純粹奉獻,就能重返靈性領域,回到Krishna的身旁。 |
- | 第十章 | + | ====第十章 |
無論在物質世界或靈性世界,一切展示偉大力量、美麗、崇高、莊嚴的神奇現象,只不過是Krishna神聖能力和富裕的部份展示。Krishna是一切的至高無上的始原,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和支柱,所以也是一切生物至高無上的崇拜對象。 | 無論在物質世界或靈性世界,一切展示偉大力量、美麗、崇高、莊嚴的神奇現象,只不過是Krishna神聖能力和富裕的部份展示。Krishna是一切的至高無上的始原,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和支柱,所以也是一切生物至高無上的崇拜對象。 | ||
- | 第十一章 | + | ====第十一章 |
- | 主 Krishna把靈視賜予阿尊拿,而且展示宏壯無窮的宇宙形體,確定地建立祂的神聖。 Krishna解釋,祂美麗異常的人形是神首的原始形體,只有通過純粹奉獻服務才能知覺到。 | + | 主 Krishna 把靈視賜予阿尊拿,而且展示宏壯無窮的宇宙形體,確定地建立祂的神聖。 Krishna解釋,祂美麗異常的人形是神首的原始形體,只有通過純粹奉獻服務才能知覺到。 |
- | 第十二章 | + | ====第十二章 |
- | 奉愛瑜伽就是爲主 Krishna作純粹的奉獻服務,要達到對靈性存在的最高目標 一 Krishna產生純粹的愛,這是最崇高和最方便的途徑。人如果沿着這條至高無上的途徑前進,就能培養神聖的品質。 | + | 奉愛瑜伽就是爲主 Krishna 作純粹的奉獻服務,要達到對靈性存在的最高目標 一 Krishna 產生純粹的愛,這是最崇高和最方便的途徑。人如果沿着這條至高無上的途徑前進,就能培養神聖的品質。 |
- | 第十三章 | + | ====第十三章 |
了解軀體和靈魂的分別,認識在軀體和靈魂之外,還有 「超靈」,就獲得解脫、遠離這個物質世界。 | 了解軀體和靈魂的分別,認識在軀體和靈魂之外,還有 「超靈」,就獲得解脫、遠離這個物質世界。 | ||
- | 第十四章 | + | ====第十四章 |
- | 物質自然的三型態或三性質─善良、情欲、愚昧,支 配了所有體困的靈魂。主 Krishna解釋這些型態的本質,如何運作、人如何受其影響、如何超越之,最後,人到達超然境界後的特徵。 | + | 物質自然的三型態或三性質 ─ 善良、情欲、愚昧,支 配了所有體困的靈魂。主 Krishna 解釋這些型態的本質,如何運作、人如何受其影響、如何超越之,最後,人到達超然境界後的特徵。 |
- | 第十五章 | + | ====第十五章 |
- | 《韋達》知識的終極目的在使人擺脫這個物質世界的束縛, 認識 Krishna是至尊性格神首。人明白主 Krishna至高無上的身份後就會皈依祂,而且爲祂從事奉獻服務。 | + | 《韋達》知識的終極目的在使人擺脫這個物質世界的束縛, 認識 Krishna 是至尊性格神首。人明白主 Krishna 至高無上的身份後就會皈依祂,而且爲祂從事奉獻服務。 |
- | 第十六章 | + | ====第十六章 |
具有邪惡本性,生活妄隨己意,不遵行聖典的規範,人 而如此,必出生低賤,而且繼續受物質束縛。另一方面,具有神聖本性的人,在生活中遵行聖典規範,卻逐漸昇轉完美靈性境界。 | 具有邪惡本性,生活妄隨己意,不遵行聖典的規範,人 而如此,必出生低賤,而且繼續受物質束縛。另一方面,具有神聖本性的人,在生活中遵行聖典規範,卻逐漸昇轉完美靈性境界。 | ||
- | 第十七章 | + | ====第十七章 |
- | 信仰有三種,相應於,也產生自物質自然的三型態。崇拜或信仰活動如果出於自私的想法,在充滿情欲和無知中進行,只會帶來不恒久的物質結果。另一方面,在善良型態中進行的活動,遵照聖典的訓示,則淨化心靈, 導人至純粹的信仰,也使人爲主 Krishna作奉獻。 | + | 信仰有三種,相應於,也產生自物質自然的三型態。崇拜或信仰活動如果出於自私的想法,在充滿情欲和無知中進行,只會帶來不恒久的物質結果。另一方面,在善良型態中進行的活動,遵照聖典的訓示,則淨化心靈, 導人至純粹的信仰,也使人爲主 Krishna 作奉獻。 |
- | 第十八章 | + | ====第十八章 |
- | Krishna解釋棄絕的意義、自然型態對人類知覺和活動的影響、梵覺、《博伽梵歌》的偉大,最後的《梵歌》的結論:宗教的最高途徑條件是絕對無條件地以奉愛皈依主Krishna。這樣人就遠離一切罪惡,得到完全的啓廸,而且重返永恆的靈性居所。 | + | Krishna 解釋棄絕的意義、自然型態對人類知覺和活動的影響、梵覺、《博伽梵歌》的偉大,最後的《梵歌》的結論:宗教的最高途徑條件是絕對無條件地以奉愛皈依主 Krishna。這樣人就遠離一切罪惡,得到完全的啓廸,而且重返永恆的靈性居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