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異處
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。
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| 前次修改 | ||
bg2.1 [2024/10/06 08:48] – host | bg2.1 [2024/10/18 05:15] (目前版本) – host | ||
---|---|---|---|
行 1: | 行 1: | ||
+ | <WRAP center box >2 章 1 節</ | ||
+ | |||
सञ्जय उवाच | सञ्जय उवाच | ||
तं तथा कृपयाविष्टमश्रुपूर्णाकुलेक्षणम् ।\\ | तं तथा कृपयाविष्टमश्रुपूर्णाकुलेक्षणम् ।\\ | ||
行 10: | 行 12: | ||
== 字譯 == | == 字譯 == | ||
- | sañjayaḥ uvāca——山齋耶說;tam——對阿尊拿;tathā——因此;kṛpayā——由於同情心;āviṣṭam——充滿著;aśru-pūrṇa——眼淚盈盈;ākula——在沮喪中;īkṣaṇam——眼睛;viṣīdantam——哀傷者;idam——這;vākyam——話;uvāca——說;madhusūdanaḥ——瑪瑚蘇丹拿(殺死惡魔瑪瑚的人)。 | + | <fs medium> |
== 譯文 == | == 譯文 == | ||
1.山傑耶說:『看到阿尊拿滿懷悲惻,哀傷不已,淚水充盈兩眼,馬度魔的屠者 Krishna 說了這些話。』 | 1.山傑耶說:『看到阿尊拿滿懷悲惻,哀傷不已,淚水充盈兩眼,馬度魔的屠者 Krishna 說了這些話。』 | ||
== 要旨 == | == 要旨 == | ||
- | <wrap lo> 物質的悲惻、哀傷、淚水都是對眞正自我無知的表徵。爲永恒的靈魂悲惻即自覺。在這節詩中,「馬度魔的屠者」一詞有深意。主 Krishna 殺了惡魔馬度,現在,阿尊拿想祂殺「誤解」這惡魔 ─ 就是這惡魔, 在他履行責任時,降臨在他身上。沒有人知道,該爲哪些東西悲惻。爲遇溺者的衣服悲惻是愚蠢的。墮落無知之洋,只拯救穿在外面的衣服 ─ 粗糙的物質驅體,並無意義。不了解這點,爲穿在外面的衣服哀傷,人而如此,稱爲「戌陀」。戌陀即不必要地哀傷的人。阿尊拿是刹帝利,所以誰也想不到他會不必要地哀傷。然而,主能驅除愚昧者的哀傷。主就是爲此唱頌《博伽梵歌》。這一章通過分析硏究物質軀體和 靈魂,敎導我們自覺,而且由至高無上的權威聖主 Krishna 解釋。在業報中的生物,專注於眞正的自我,便能覺悟。</ | + | <fs medium> |
<- bg1|第一章 ^ bg|目錄 ^ bg2.2|下一節 -> | <- bg1|第一章 ^ bg|目錄 ^ bg2.2|下一節 -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