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異處
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。
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| 前次修改 | ||
bg14.17 [2024/10/11 09:24] – host | bg14.17 [2024/10/20 10:14] (目前版本) – host | ||
---|---|---|---|
行 1: | 行 1: | ||
- | सत्त्वात्सञ्जायते ज्ञानं रजसो लोभ एव च । | + | <WRAP center box >14 章 17 節</ |
+ | |||
+ | सत्त्वात्सञ्जायते ज्ञानं रजसो लोभ एव च ।\\ | ||
प्रमादमोहौ तमसो भवतोऽज्ञानमेव च ॥ १७ ॥ | प्रमादमोहौ तमसो भवतोऽज्ञानमेव च ॥ १७ ॥ | ||
- | sattvāt sañjāyate jñānaṁ | + | >sattvāt sañjāyate jñānaṁ |
- | rajaso lobha eva ca | + | >rajaso lobha eva ca |
- | pramāda-mohau tamaso | + | >pramāda-mohau tamaso |
- | bhavato ’jñānam eva ca | + | >bhavato ’jñānam eva ca |
- | sattvāt——從良好的型態;sañjāyate——發展;jñānam——知識;rajasaḥ——從熱情的型態;lobhaḥ——貪婪;eva——肯定地;ca——還有;pramāda——瘋狂;mohau——幻覺;tamasaḥ——從愚昧的型態;bhavataḥ——發展;ajñānam——胡亂;eva——肯定地;ca——還有。 | + | |
- | + | ||
- | 17.「眞正的知識從善良型態中發展出來;痛苦從情欲型態中發展出來;獃儍、瘋狂、幻覺則從愚眛型態中發展出來。 | + | |
- | + | ||
- | 要旨 | + | |
- | + | ||
- | 因爲當前的文明十分不適合生物,所以該提倡 Krishna 知覺。通過 Krishna 知覺,社會就發展成爲善良型態。善良型態發展了時,人們就會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。在愚昧型態中,人們只是好像動物一般,不能夠淸楚地看事物。譬如,在愚昧型態中,他們看不到,殺害一頭動物,他們有可能在下一世被同一動物殺害。因爲人們沒有接受傅授眞正知識的敎育,所以變得不負責任。爲了遏止這種不負責任的現象,就該向一般人提供發展善良型態的敎育。當他們實際接受了善良型態的敎育時,就變得淸明,完全認識事物的眞相。這樣,人們快樂和興旺。即使大多數人不快樂不興旺,如果人口中有小部份發展了 Krishna 知覺,而且處於善良型態之中,那麼,整個世界就有可能得到和平、興旺。否則,如果情欲和愚昧型態在世界横行,世界不可能有和平興旺。在情欲型態中,人們變得貪婪;追求感官享樂也無止境。一個人會發覺,即使他有足夠的金錢和足夠安排追求感官快樂,也不快樂,心意也不平和。由於他處於情欲型態中,快樂和心意平和便不可能。如果一個人眞的想得到快樂,金錢是無能爲力的。他須實踐 Krishna 知覺,把自己提昇到善良型態。在情欲型態中活動不但心意不快樂,他的專業或職業也會叫人煩惱。他須構想很多計劃,購取足夠的金錢,才能維持自己的現狀。這絕對是悲慘的。在愚昧型態中,人們變得瘋狂。由於環境叫他們失望,他們遁於酗酒,結果墮落更深的愚昧中。他們未來的生命異常黑暗。 | + | |
== 字譯 == | == 字譯 == | ||
+ | <fs medium> | ||
+ | |||
== 譯文 == | == 譯文 == | ||
+ | 「眞正的知識從善良型態中發展出來;痛苦從情欲型態中發展出來;獃儍、瘋狂、幻覺則從愚眛型態中發展出來。 | ||
+ | |||
== 要旨 == | == 要旨 == | ||
+ | <fs medium> | ||
+ | |||
+ | |||
<- bg14.16|上一節 ^ bg|目錄 ^ bg14.18|下一節 -> | <- bg14.16|上一節 ^ bg|目錄 ^ bg14.18|下一節 -> | ||